2006年8月3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招商受骗,只伤了领导“自尊”?
林金芳

  广西凤山县,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,8年前,他们招商引资引来了一名“千万富翁”,当时,全县上下非常兴奋,并且“特事特办”,立即给予立项。然而不幸的是,尽管县领导鼎力支持,甚至多次作陪,但最终被骗——这位重量级投资商以“预交定金”为由,骗取了当地12家单位140多万元资金(8月27日《民主与法制时报》)。
  报道中说:“一个特大项目竟是一场骗局,一个千万富翁竟是一名骗子,这让县领导感到尴尬,也很伤自尊。”难道,这140多万元就只够伤伤领导的自尊吗?谁应该为此负责?遗憾的是,报道中看不出当地任何单位和相关领导有对此负责的迹象。单从行政责任上来看,这大概算是一种决策失误了,可偌大一个县,竟然被一个骗子耍得团团转,如果不是故意,至少也是一种过于自信或者疏忽大意的过失。
  首先,当地政府机关的相关官员应该为此负责。中国自古就有“以吏为师”的古训,这个“优良传统”流传到今天更是发扬光大了——“学术是非他要指示,文艺的优劣他要评断,建筑设计他要审定,科研成果他要评判”(陈四益语)。领导被“神化”的结果,是领导的影响力无所不在。招商引资被骗百万,在我看来,不能排除相关领导在权力膨胀下盲目自负、一意孤行的可能性。可是,国有资产流失了,百姓利益受损了,却无人为此负责,凤山县领导只是感到尴尬而已。
  此外,在我看来,招商引骗也是“行政推动”招商引资的恶果之一。近年来,招商引资的“一把手”工程愈演愈烈,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精力都集中在招商引资上,领导亲自抓,上下参与一起抓,而且责任到位、考核严格。为了完成上级派发下来的任务,为了引进更多的外资,有些地方不仅在税收、土地使用费上面实施一些突破国家底线的优惠。由于引资心切,本应有的警惕心也放弃了。甚至在某些人看来,即使被骗,那也只是国家的钱。
  按道理说,政府生产的是公共产品,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,政府的精力和资金应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,健全法律法规,保护知识产权,营造重诚信、讲规则、有秩序的市场环境上,而不是以行政之手去直接参与招商引资。或许,骗子正是看透了地方政府的这种心态,才会屡屡得逞。若要论谁是招商引骗的罪魁祸首,非当下这种招商体制莫属。